体制内,等级制度森严,如县一级,处于顶级领导层的肯定是县委县政府班子成员,以及同级别的人大政协班子,其次县直单位和乡镇的领导班子。根据行政级别层层管理,真可以说“官大一级压死人”。
那么,对于处于县一级最高领导层,县领导班子内部,班子成员的实际排名顺序是怎样的呢?
一、县委书记:
正县级干部。毋庸置疑,东西南北中,党是领导一切的。四套班子,党委一把手是真真正正排在第一位的。县委书记作为县委的领导核心,对县里的重大决策和事项具有最终决定权。他可以决定县里的政策方向、财政预算、人事任免等重要事项,对县里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。
县委书记对县里的干部任免具有重要影响力。他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和干部表现,提名和任免县里的各级干部,包括县长、副县长、局长等。另外,县委书记对县里的资源分配具有重要影响力。
二、县长:
正县级干部。县长作为县级政府的行政首长,对县里的行政事务具有领导权。他可以制定和执行县里的行政计划和政策,管理县里的公共事务,推动县里的经济社会发展。县长对县里的政府机构和工作人员具有组织和管理权。
另外,县长对县里的财政资金具有支配权。他可以根据县里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制定财政预算和决算,支配财政资金用于各项公共事务和民生改善。
三、县委副书记:
副县级干部。县委副书记通常被视为县委书记的重要助手和接班人选,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。一般协助县委书记处理日常事务,参与制定和执行县里的重大决策和事项,通常会分管一些重要领域的工作,如基层党建、乡村振兴、意识形态等。在这些领域,县委副书记具有较大的决策权和话语权。
四、常务副县长:
展开全文
副县级干部。常务副县长是县长的重要助手,通常协助县长处理日常事务,参与制定和执行县里的重大决策和事项。由于常务副县长在县政府中的地位和作用,他往往能够影响县长的决策,常务副县长通常分管一些重要领域的工作,如财政、经济、城建等。
五、县人大常委会主任:
正县级干部。地市级人大主任有的由市委书记兼任,但县一级,情况各异,有的地方是县委书记兼任,有的则单列。
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和政协主席都是正县级,行政级别比县委副书记和常务副县长级别高,之所以将二者排在县委副书记和常务副县长之后,是因为二者不是县委常委,一般不参与县里三重一大事项的研究与决策,可以说是退居二线的岗位。
六、县政协主席:
正县级干部。县政协主席同样是正县级,同样不是县委常委。但政协主席作为四大班子班长之一,在政治协商、民主监督、参政议政等方面,说话还是很有分量的。
七、其他常委委员:
副县级干部。其他常委委员通常包括县委组织部长、县政法委书记、县委办公室主任(相当于县委秘书长)、县委宣传部长、县纪委书记、县委统战部长、常委副县长等。他们的职权根据各自分管的工作而有所不同。
通常协助县委书记和县长工作,负责各自的分管工作,在各自分管领域,有很高的话语权和决策权。
八、其他副县级领导
如非常委副县长、县法院院长、县检察院检察长等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